“壮族三月三”的非遗记忆 | 壮锦

[复制链接]
查看3938 | 回复1 | 2020-11-20 15: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壮族,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歌仙刘三姐,以及她那动人的歌声,还会想起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美景,但却很少有人咱们壮族还有一项悠久灿烂的民间艺术,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这就是壮锦。

qw2.jpg


壮族织锦技艺简称壮锦,又称“绒花被”,它起源于汉代,在明代被列为贡品。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qw3.jpg


壮锦有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50多种花纹图案。在南宁宾阳的壮锦编织技艺严格地传承了传统壮锦古老的织造器械、编织工艺、编织材料和图案风格,并在2010年5月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w4.jpg


壮锦与其他织锦技艺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织机——竹笼机。之所以叫竹笼机,是因为每一台织机上都挂有一个大竹笼。竹笼机是百年前就已经定型,再经过不断改变的小木机。全机由机身、装纱、提纱、提花和打花五部分组成。织锦艺人按着设计好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编排在花笼上。织造时,就按照花笼上的编花竹一条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纵线牵引,如此往复,便把花纹体现在锦面上。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编程”。

qw5.jpg


qw6.jpg


历经千年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商品经济和织造工业化的冲击,宾阳壮锦这一传统工艺也难一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挽救这一民族宝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对于困境中的壮锦业给予了积极的扶持。近年来有关部门从资金、设备引进和人才培养上,大力向这个当代的宾阳壮锦技艺研发和生产现代化基地倾斜,成效已日益显现。如今,壮锦工艺已引入了半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对工人的要求,更利于壮锦的推广传播。

qw7.jpg


qw8.jpg


壮锦很古老,非遗很古老,但它们总能引发我们对今天、对外来的思考。所有存于非遗的智慧,最终都内化为人的精神品质。这样的内化,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靠的是一刻不停的求索。但愿这样的求索永不停步,让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给人们生活带来美的享受,为现代社会增添光彩。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壮族“栏杆式”古建筑文化,你了解多少?
下一篇:即将消亡的壮族火草纺织技艺,你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dgqbdnv | 2020-12-2 19: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分享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