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今天要说讲述的是旧州人排练新剧《瓦氏出征》的故事。
在广西西南部,风光旖旎的鹅泉河边,坐落着一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旧州。旧州位于靖西市以南8公里,距离中越边境不到20公里,作为壮族的聚居地之一,每逢节庆之日,古镇里的人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民俗活动。喧嚣的锣鼓,欢乐的人群,喜庆热闹的舞龙队伍,成为旧州一道亮丽的风景。少年的蓬勃朝气与古镇的悠远古朴,相得益彰。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描绘着美好生活的画卷。
在旧州古镇里,流传着瓦氏夫人抗击倭寇的故事,这位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曾在古镇当中度过了她美好的少年时光,也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瓦氏夫人抗击倭寇的英勇事迹,被古镇人镌刻记载,供后人铭记她的故事也被编成了戏曲,在古镇的戏台上传唱不衰。
古镇中心的“壮音阁”,是旧州人文化娱乐的中心,来自旧州壮剧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排练一出新剧《瓦氏出征》。张桂英是艺术团的副团长,她从小就喜欢唱壮剧,因为老父亲是拉二胡的,每个晚上都要排练,就觉得蛮好听的,慢慢地喜欢上了。
在张桂英的记忆中,过去每到逢年过节,壮剧的表演总能吸引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齐聚一堂,为之喝彩叫好,到了上世纪90年代,在现代化娱乐方式的冲击下,喜欢壮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旧州壮剧艺术团也陷入了经营的困境,由于一年演不了几场戏,团员们陆陆续续改了行。张桂英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当她想起那些喜欢壮剧的老观众,她总是难以割舍。
张桂英说“很多人都说,怎么今年不见你,为什么春节不见你来,凳子都摆得满满的,不见你。今年一定要演,一定要演,看个够先,看个舒服先。”那段日子里,张桂英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让壮剧恢复生机,当时,剧团经费紧缺,有时边演出的道具都没有。为了不让剧团散伙,张桂英自己垫资购买道具服装,琢磨新剧本,一有空闲,她就去找年轻人谈心,劝说他们继续壮剧表演。张桂英的坚持感动了不少人,一些年轻演员纷纷加入了剧团,为了尽快提升大家的表演水平,张桂英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表演经验倾囊相授。
张桂英说“早上9点多来这里排练,晚上差不多12点多,有时候都1点了,1点钟回去。因为那帮演员好多人的基本功都不好,还要慢慢地教。”剧团排练进入正规,下乡演出也多了起来,虽然大家的收入不高,但剧团已经能够生存和维持下去,这让张桂英看到了希望。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壮剧,张桂英开始在传统剧本基础上进行创新。当时,她就想着,以瓦氏夫人抗倭的故事为题材,重新创作一出新剧《瓦氏出征》。
因为瓦氏夫人是民族英雄,是旧州人的骄傲。我想通过壮剧来传承她的英雄精神,我要把她忠勇爱国的精神弘扬下去。正当《瓦氏出征》进入紧张的排练阶段,张桂英又遇到了难题,丈夫生了一场大病,生活不能自理。过去,丈夫给张桂英的剧团工作大力的支持,如今,为了照顾丈夫和兼顾训练,她经常在家里唱壮剧给丈夫听,既是给丈夫精神上的慰籍,也能不放松自己的训练。克服了重重困难,新剧《瓦氏出征》基本定型,古老的戏台上,壮剧再现了瓦氏夫人当年的风采。张桂英表演唱词:“东洋倭寇真可恨,瓦氏决心就开兵;保家卫国有责任,不获全胜不收兵。”
忠勇爱国的思想在旧州是代代相传的,在战争年代,它表现为为国效命,战场杀敌,保家卫国;在和平时期,它又表现为继承和发扬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旧州被誉为壮族民族文化生活的博物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体现着旧州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变化的是人们的生活,不变的是古镇的精神。 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