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语言文字是壮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和手段。状语现在使用人口在1700万以上,是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
壮族的语言 壮族的语言是状语,它是属于汉藏语系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语言的分类:壮语大致可以分成两大方言,即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同时两大方言中又有诸种土语。北部方言有8个土语区:邱北、桂北、右江、邕北、郁江、红水河、连山土语等。这些土语一致性比较大,词汇相同率达85%左右。南部方言有5个土语:邕南、左江、德靖、岘广、文麻土语等。这5个土语的一致性比较小。如德保和钦州的民族固有词 汇相同率只有63%左右;钦州壮语和文山壮语在语音和词汇均有较大的差别。南部方言各土语的异点稍多些。总之,壮语南北两大方言虽有差异,但它们的共性是主要的;各个土语在语音上也有微异,但它们也有较大的共同点。 壮族语言的特点: 1.语音方面,壮语语音有22个声母,108个韵母,6个舒音韵,2个塞音韵,这是壮语音所特有的。 2.语法方面,壮语语法以词序和虚词为主要的语法手段,主语在前,谓语、宾语依序列位于主语之后,主语都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定语都是后置的,如花红、马白、河大、山高等。这跟汉语定语前置恰好相反。 3.词汇方面,其特点是以单音词为词汇,词汇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声貌词等共12类。 4.词汇丰富,1949年以后,壮语有不少的词汇借用汉语。这就进一步丰富了壮语的词汇和壮语的表达方式。 5.壮语还有丰富的近义词,如表示洗的动作就有洗脸、洗衣服和洗器皿等。 壮族的文字 壮族的文字是壮文。分为古壮字和壮语拼音文字两种。 古状字:也叫土俗字,产生于唐代,是由壮族一些受汉文化教育的文人(也包括巫师)借助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的。古壮字民间普遍使用的有4800多个字,另外,还有音同义同而写法不同的异体字8000多个。古壮字的构造方式,是借、仿、创三者结合。借,是借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仿,是模仿汉字六书中的方法。创,是再创造文字。 古壮字的构字方式,大体有如下4种: 1、形声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意符组合而成的字。 2、会意字,是利用汉字本体的意义,加上一些特殊的符号,或者是以两个以上的汉字合并而成的字。 3、借汉字,是直接借用汉字。有借音和借义两种。借音是借用汉字的正者或谐音来记录壮语字。一经借用,其原来汉义不复存在,而是表示壮义了。另一种是借音借义字。是既借音又借义的字。 4、象形字。是依物赋形,依事描样,以简单而富有概括力的笔画,勾画出物体的基本形象 拼音文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拼音创制的文字。共有28个字母,并以z、J、x、q、h等字母分别作第二、三、四、五、六调的调号,放于字尾。它以北部方言为基础,以武呜县语音为标准,于1955年12月制定,1957年经政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50、60年代,壮族地区开始推行壮文。 目前,壮族聚居的县,建立了壮文学校,在群众中进行壮文扫盲。许多壮人会采用壮文写信,记账,记录山歌,也出版了不少的壮文写籍。还用壮文翻译出版了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壮文干部课文、中师壮语教材和高等壮语教材。拼音壮文对壮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壮族语言文字是壮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一种记录壮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