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社区 首页 壮族百科 查看内容

挖掘民间连接当下,魅力壮歌传承到校

2021-6-26 21:30| 发布者: vangzhaij| 查看: 858| 评论: 0

摘要: 南宁第十四中学高中部《铜鼓舞》文 | 陈茴茴6月11日下午,广西艺术学院实习基地授匾仪式暨南宁市魅力壮歌特色艺教工作室中期汇报演出在南宁市第十四中学高中部综合楼五楼报告厅举行。南宁市魅力壮歌特色艺教工作室负 ...

挖掘民间连接当下,魅力壮歌传承到校

南宁第十四中学高中部《铜鼓舞》
文 | 陈茴茴

6月11日下午,广西艺术学院实习基地授匾仪式暨南宁市魅力壮歌特色艺教工作室中期汇报演出在南宁市第十四中学高中部综合楼五楼报告厅举行。

南宁市魅力壮歌特色艺教工作室负责人、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正高级音乐教师肖艳莉在授匾仪式后进行了魅力壮歌特色艺教工作室的成果汇报。2020年6月,经广西南宁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魅力壮歌特色艺教工作室,以壮族民歌的壮语演唱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对民族地区中学生的民歌音乐素养进行调研,尝试研究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壮族民歌作品,在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挖掘地方音乐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力求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学音乐课程进行进一步开发,进而优化教学。

挖掘民间 连接当下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工作室主持人肖艳莉组织成员们分工展开各项工作。肖艳莉介绍,工作室首先通过成员老师的走访、调研,实地了解南宁市中学生对壮族民歌的学习情况,收集数据。其次,对广西壮族民歌资源进行采集、分析,整理和分类现有的广西壮族民歌资源。2019年到2020年期间,工作室成员通过田野调查和其他考察方式,收集整理优秀壮族民歌,同时查阅《壮族民歌100首》《那坡壮歌》等相关书籍和文字资料,对《壮族敬酒歌》等相关音频进行细致赏析,对壮族民歌的流行程度、曲目、数量、来源等调研,分析和提炼其艺术文化内涵,研究其传播的短板,勾勒出其缺失的“图谱”。通过调查,总结和甄别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壮族民歌作品,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在以上工作基础之上,肖艳莉组织编辑了中小学校本教材《魅力壮歌》(2020年3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并在南宁市多所中小学中推广。

除了田野调查、资料整理,工作室还拓展了各种学习交流渠道,比如,老师们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学习,从壮族的基本情况、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服饰纹样、民间工艺、歌舞戏剧等方面详细了解壮族的传统文化;到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博物馆参加《壮音语宝——壮语特色音频资源库》项目系列讲座与展演活动。对壮语的学习感知拓展,为工作室开展壮语普及和壮歌教授的工作起到辅促提升作用。2020年12月至今,肖艳莉多次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南宁市的各种音乐教师技能大练兵活动。老师们以赛促练,将学习到有关壮族民歌的专业技能转化为课堂教学的能力。

成员教师 各展所长

挖掘民间连接当下,魅力壮歌传承到校

目前,魅力壮歌特色艺教工作室的16位成员分别来自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多所中小学,涉及音乐、美术、语文等多个学科,既有教育科学研究所音乐教研员、教育系统音乐学科带头人,也有各学科一线骨干教师,体现了工作室学科融合、兼容并包的科研特点。老师们根据各自学校特点及特长,分工配合承担相关工作。

肖艳莉和南宁市教科所教研员莫海冰两位老师负责把握工作室的工作方向和研究框架,组织成员们参与田野调查,指导青年教师们进行壮歌的探究和实践;其他教师在各自学校进行相应学段的壮歌推广和课堂实践,研究不同学段在推广过程中的不同方法和内容,同时对壮歌曲目筛选、演唱方法、壮语发音差异性等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及调研,促进校本教材的进一步汇编与修改。此外还有老师负责“魅力壮歌”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资源的文化推广,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推广工作,收集各类反馈和意见,总结分析壮族歌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并寻求改进方法。

本土文化 延伸到校

挖掘民间连接当下,魅力壮歌传承到校

立足开发中小学民族音乐课程的出发点,魅力壮歌特色艺教工作室经过一年实践探究后,开始将壮歌文化延伸到学校日常音乐教学。肖艳莉介绍说,工作室各成员教师,将工作室所学与学校课程、艺术社团活动进行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摸索。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建政校区借助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的契机,特别增设“壮族音乐”的专题教学,把《音乐故事——刘三姐》《走进壮族民歌》等内容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了解壮族文化、学习壮语歌曲,填补校本课程在本民族音乐教学中的空缺。壮族歌曲是该校合唱团多年来坚持演绎和传唱的主要作品,多声部民歌的学习加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调性的了解和掌握。现在通过常规音乐课堂的推广,专业和规范化的校本课程使得壮歌的教与学有了更多资源,辐射的学生面更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五象校区合唱团从2020年开始走民族特色路线,学校老师加入魅力壮歌工作室后了解并学习到更多的壮族歌曲,平时排练中多次融入壮族民族元素,例如《壮族敬酒歌》《绣球歌》等。老师还在平时班级的常规课中融入壮族音乐元素,如利用口风琴教学的时间教导学生吹奏壮族歌曲《绣球歌》等,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同时也传承了壮族歌曲。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开展课内外的壮歌学习,学生通过查阅整理壮歌相关内容,产生初步认识,课堂教学教唱壮族民歌,此外学校合唱团的日常排练中也加入壮歌的演唱、表演,通过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对于壮歌学习、研究的兴趣。

南宁市第四中学开展了“壮歌壮舞进校园”活动。学生通过学唱壮族民歌和学跳壮族舞蹈来了解壮族音乐的风格体裁、语言特点,在学唱、学跳过程中感受壮族人民勤劳热情和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经过一段时间对壮族民歌和壮族舞蹈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壮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播下传承的种子。教师通过教唱和教跳,其相关专业技能也得到提升。

南宁三中初中部青秀校区,基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学音乐特色课程研究与实践,以“学-练-演-赛”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与兴趣。在2020级15个教学班中,有725名学生参与音乐展演,结合合唱团、民乐坊等校区社团的排练活动,编创民歌节目《美丽壮乡》,受到师生及家长好评。

2020年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南宁市三美学校2019级全体学生前往马山县、上林县进行研学活动,开展两个课时的壮族歌曲和壮族音乐内容教学。研学过程中,学生们和当地壮族文艺爱好者进行音乐交流,一同演唱《壮族敬酒歌》,进行壮族扁担舞和壮族传统打击乐组合的实践。从课堂到山野,从理论到实践,本土文化的传承通过民族歌舞走进学生的生活。

- THE END -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