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文字概况--
--方块壮文-- 一千多年前,壮族人民就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发音、语义,创造了方块壮字(土俗字),民间使用的土俗字据《古壮字字典》(苏永勤等编)统计大约为4800个。 古壮字壮语称Sawndip,意即生僻字或生造字,又称土俗书、土俗字、方块壮字,现定名为古壮字。它主要是借助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进行再创造,是壮族古文字发展史上突飞阶段的产物。土俗字产生的年代,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是从唐代开始。唐永淳元年(682年)澄洲(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刺史韦敬办撰写的《澄洲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文中,就有□(夕+一)、□(林+田)等字,这些已成为形、声、义统一的、结构固定的文字。到了宋代,土俗字的运用更加广泛,据范成大于淳熙二年(1175年)所著的《桂海虞衡志》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邑皆然。今姑记临桂数字。虽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音矮),不长也。□同(音稳),坐于门中,稳也。□(大+坐)(亦音稳),大坐亦稳也。□(亻+小)(音袅),小儿也,□(不+大)(音动),人瘦弱也。□(不+生)(音终),人亡绝也。(石+打)(音腊),不能举足也。(女+大)(音大),女大及娣也。□(石+山)(音磡),山石之岩窟也。闩月(音撺),门横关也。他不能悉纪。余阅讼牒二年,习见之。"关于土俗字的字形及其应用,宋代庄禅的《鸡肋篇》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书也有所记载。到了明代,土俗字已成为壮族民间的书面文学用字。清初浔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推官吴淇的《粤风续九》中,采录有俍、壮的"扇歌"、"担歌"和"巾歌",即壮族男女把情歌写在扇面,刻在扁担和织(绣)在花巾上以此为信物,相赠定情。并称其"文如鼎彝,歌与花鸟相间,字亦如蝇头"。有的地方用土俗字编写的歌本数以箱计。清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卷8《刘三蛆》条中说:"凡作歌者,毋论齐民与、瑶、壮人、山子等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录焉,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产生于明代,流传于右江河谷的二万行《嘹歌》,就是以土俗字抄本传世的。道光十一年(1831年),广西宜山县安马乡古育村廖士宽墓的诗碑,全用土俗字写成。碑上刻有一首五言勒脚体壮歌共120行,生动而详尽地表白了作者的身世和晚年悲凉的情景。壮族民间的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剧本、寓言、楹联、碑刻、药方、家谱、契约等,多用土俗字记录并流传。在壮族的文化发展史上,土俗字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各地的字形不一,古壮字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笔划过繁,书写不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没有为行政公文和正规教育所采用(当然这也和壮族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权国家有关)。随着越来越多的壮族人学会汉语,“土俗字”逐渐被弃置不用。但民间艺术家用它来记录、编写、整理出来的故事、传说、山歌、戏剧如《布伯》、《刘三姐》、《百鸟衣》、《侬智高的故事》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财富。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委员会组织专家完成了古壮字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并使用于壮族各类古壮字抄本的整理,相继出版了《布洛陀经诗译注》、《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和《欢岸》等壮族古籍,展现了古老而丰富的壮族传统文化风貌。 --拼音壮文方案--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壮族语言与文字的发展,于五十年代制定通过《壮文方案》并在壮族地区推广使用,曾一度受到壮族人民的欢迎。 1955年,在南宁召开的壮文工作会议上决定:以北部方言为基础,以武鸣县的语言为标准音,创制壮文。根据决决定,1955年12月制订了壮文方案,经过2年的试行、修改后于1957年由政务院批准公布推行。 198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这套文字系统作了修改,把非拉丁字母符号全部改成拉丁字母,以词为书写单位,移行时必须保持完整的音节。拼音壮文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力推行。 1981年后,壮文进入学校,用壮文翻译了小学、中学、中师和高等学校教材。广西民族报以壮文为主,《三月三》文学杂志也出壮文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各类壮文图书数百种,部分马列著作、国家文献也翻译成壮文出版。 第一条 壮文采取拉丁字母形式,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壮语武鸣音为标准音。 第二条 壮文共有二十六个字母,字母的名称和读音如下: 印刷体 大写ABCDEFGHIJKLM 小写abcdefghijklm 字母名称 壮文拼读 a ba ca da e fe ga ha i ke le ma 汉文注音 啊 巴 虾 大 飞 嘎 哈 衣 克 勒 妈 字母读音 国际音标 a p t e f k h i kh l ma 汉语拼音 a b x d e f g h i k l m 印刷体 大写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小写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字母名称 壮文拼读 na o pe ra se te u ve w ya 汉文注音 那 哦 呸 (拉) 塞 特 乌 威 (鹅) 呀 字母读音 国际音标 n ph γ s th u v j 汉语拼音 n o p s t u v y 说明: ①上表中a、e、i、o、u六个字母是元音字母,b、c、d、f、g、h、j、i、k、l、m、n、p、r、s、t、v、y十六个字母是是辅音字母。j、q、x、z作声调符号,h既作辅音,又作声调符号。 ②凡作声调符号的字母在音节中不发音,只表示音节读音的高低。 ③字母表里放在括弧内的汉字注音只能表示近似读音。 第三条 壮文有22个声母。声母的读法在后面加元音a或e,以便分辨。 第四条 壮文有108个韵母。由6个元音字母[a(短a用ae表示)、o(短o用oe表示)、e、i、u、w]或元音字母加韵尾构成。可以做韵尾的元音或辅音是:i、u、w、m、n、ng、p、t、k、b、d、g。 第五条 壮文采取部分标调的办法标写声调。所有标调的字一律只标本调,不标变调。壮语舒声韵有6个调类,除第一调不标外,其余各调分别用z、j、x、q、h五个字母来标写;塞声韵有两个调类,用高音组p、t、k和低音组b、d、g两套韵尾来表示。 第六条 壮文音节拼写的次序是:声母--韵母--声调。有的音节缺声母,有的音节不标声调,但韵母却不可少。 --声母-- 壮文有22个声母。声母的读法在后面加元音a或e,以便分辨。可以把声母编成四组来读: b(a) mb(e) m(a) f(e) v(e) d(a) nd(e) n(a) s(e) l(e) g(a) gv(e) ng(a) h(a) r(a) c(a) y(a) ny(a) ngv(e) by(a) gy(a) my(a) 说明:mb是双唇塞浊音声母,读作国标音标b;nd是舌尖塞浊音的声母,读作国际音标的d;ng是舌根鼻音,读作国际音标的η; ny是舌面鼻音,读作国际音标的η。其余复辅音做声母带的y读作颚化音,带v的读作唇化音。 --韵母-- 壮文有108个韵母。由6个元音字母[a(短a用ae表示)、o(短o用oe表示)、e、i、u、w]或元音字母加韵尾构成。可以做韵尾的元音或辅音是:i、u、w、m、n、ng、p、t、k、b、d、g。 壮文韵母的拼法如下: 舒声韵 单韵母 无韵尾 a(ae) eio(oe)uw 复合韵母 加 i 尾 加 u 尾 加 w 尾 aiaeeioiuiwi auaeueuiuou aw 鼻音尾韵母 加 m 尾 加 n 尾 加 ng 尾 amaememiemimomoemuemum anaenenieninonoenuenunwen wn ang aeng eng ieng ing ong oeng ueng ungwng 塞声韵高音组 加 p 尾 加 t 尾 加 k 尾 apaepepiepipopoepuepup ataetetietitotoetuetutwet wt akaekekiekikokoekuekukwk 低音组 加 b 尾 加 d 尾 加 g 尾 abaebebiebiboboebuebub adaedediedidodoeduedudwed wd agaegegiegigogoeguegugwg 说明:①ae、oe、不单独用做韵母,ae表示短a,oe表示短o。为了节省一个字母,aei韵用ae表示。 ②i、u、w韵母后面的e表示长元音i、u、w后面的流音,有的地区单念长音。 |
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